老周摘要: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,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,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军人的牺牲更是首当其冲壹资网,但具体有多少官兵牺牲,却没有准确的统计。就连牺牲了多少上将,都有好几种说法,比较靠谱的是有十四位上将壮烈殉国。
图1:在抗战牺牲被追授上将的高级将领【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,本号将发布二战武器、人物的系列文章,敬请关注】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,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,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军人的牺牲更是首当其冲,但具体有多少官兵牺牲,却没有准确的统计。就连牺牲了多少上将,都有好几种说法,比较靠谱的是有十四位上将壮烈殉国。十四年的抗战,用艰苦卓绝来形容,一点都不夸张。尽管中国面积和人口都比日本大,但是当年的中国还是个农业国,而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,所以在综合国力上、军力上,相差极为悬殊。因此,中国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最直接的,就是军人的惨烈伤亡。至于在抗战期间,究竟牺牲了多少官兵?始终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。负责这项统计工作的军政部史政局军务司,极其不负责任,上报的数据,对照各部队的战斗详报和作战日志,偏差很大。所以,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究竟牺牲多少,从来就没有准确权威的数据。一般来说,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数字是380万军人牺牲。但是由于缺乏准确的统计,很多军人何时何地牺牲都没有记录,这也导致了当年很多人参军打鬼子,之后就音信全无,家人几十年来都不知道确切的下落。所以现在有公益组织一直在做“英魂回家”的工作,查证牺牲将士的确切身份,寻找牺牲先烈的家属,让英烈魂归故里。
图2:忠烈祠的匾额别说牺牲的普通基层官兵了,就连最高级别的上将,也都没有准确的数据,有九位、十二位、十三位、十四位、十五位等好几种说法,老周经过比对各方资料,认为牺牲上将十四位是比较靠谱的。之所以连牺牲上将都没有准确数字,主要是国民政府的军衔比较混乱。当时国民政府的军衔采用双轨制,分为职务军衔和铨叙军衔。所谓“职务军衔”,就是根据职务授予相对应的临时军衔,和职务直接挂钩,一旦离职或卸任,对应的职务军衔也就没有了。职务军衔的叫法,是和职务连在一起,如中将军长、少将师长、上校团长。而铨叙军衔,则是军政部铨叙厅根据资历、表现、考核等情况授予,和薪资、福利待遇直接挂钩。如果没有严重的错误,一般不会降低,按照一定年资逐级晋升。铨叙军衔的叫法和职务无关,只有军种和军衔,例如陆军中将、陆军少将、海军少将、空军上校。这样一来,就出现了职务军衔和铨叙军衔不同的情况,例如杜聿明在担任第5军军长的时候,职务军衔是中将军长,但他的铨叙军衔只是陆军少将。还有廖耀湘,他担任兵团司令的时候,职务军衔是中将,而铨叙军衔才是陆军上校。
图3:国军军衔标志另外,所有牺牲的上将,其实都是追授的上将军衔壹资网,而不是现任的军衔。还要说明一点,“追晋”和“追授”是不同的概念,简单说,“追晋”就是已经达到了晋升的条件,因为名额或者其他原因没来得及办理晋升手续,所以在牺牲后予以晋升。而“追授”,是为了表彰生前的功绩,授予更高的荣誉性军衔作为褒奖。所以,这十四位牺牲的上将,都是追授。接下来就来具体介绍一下这十四位牺牲的上将。从职务军衔来看,首先是两位集团军总司令,职务军衔就是上将,被追授陆军上将:,1891年出生,山东临清人。牺牲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,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南瓜店殉国,时年49岁。李家钰,1892年出生,四川蒲江人。牺牲时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,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殉国,时年52岁。
图4: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李家钰集团军总司令,这样级别的高级将领,在整个二战期间,同盟国阵营也没有几位战死疆场。特别要说一下张自忠,七七事变时,他担任宋哲元28军的38师师长,是29军几个师长中被认为是亲日派,和日本关系密切,还出访过日本。卢沟桥事变后,他对宋哲元“逼宫”,迫使宋哲元离开北平,自己接任北平市市长。但他很快意识到日本的侵略野心,自己担任北平市长,显然就是汉奸行为,所以很快就设法逃离北平。但就这一段经历,国人纷纷指责他是汉奸,甚至有杀之以谢国人的言论。后来在老长官冯玉祥的担保下,才重新担任老部队77军179师师长。张自忠复出之后,一心求死,准备以死来洗刷汉奸骂名。所以,作战极为英勇,屡立战功,并因功升任59军军长、33集团军总司令。南瓜店之战中,他是完全可以安全撤退的,但他坚持不撤,最终壮烈殉国。
图5: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接着是两位被追授陆军上将的副战区级别将领:张谞行,1904年出生,浙江杭州人。牺牲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,1939年3月9日,在西安前线遭遇日军飞机轰炸殉国,时年35岁。陈济桓,1893年出生,广西岑溪人。牺牲时任第五战区中将参军,1944年11月10日,在猴山坳作战负伤,不甘被俘自杀殉国,时年51岁。六位正军级将领被追授陆军上将:郝梦龄,1898年出生,河北藁城人。牺牲时任第9军军长,1937年10月16日,在山西忻口殉国,时年39岁。吴克仁,1894年出生,吉林宁安(今属黑龙江宁安)人。牺牲时任第67军军长,1937年11月9日,在上海殉国,时年44岁。
图6:第67军军长吴克仁冯安邦,1884年出生,山东无棣人。牺牲时任第42军军长,1938年11月3日,在湖北襄阳殉国,时年54岁。陈安宝,1891年出生,浙江黄岩人。牺牲时任第29军军长,1939年5月6日,在江西龙里殉国,时年48岁。唐淮源,1886年出生,云南江川人。牺牲时任第3军军长,1941年5月12日,在山西县山殉国,时年55岁。王甲本,1901年出生,云南曲靖人。牺牲时任第79军军长,1944年9月7日,在湖南东安殉国,时年43岁。整个抗战期间壹资网,国军牺牲的正军级将领,一共有七位,被追授上将的有六位。一位副军级将领被追授陆军上将:佟麟阁,1892年出生,河北高阳人。牺牲时任第29军副军长,1937年7月28日,在北平殉国,时年45岁。
图7: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整个抗战期间,国军牺牲的副军级将领,一共有六位,被追授上将的只有佟麟阁。而且,佟麟阁也是抗战中第一位被追授陆军上将的将领。最后是三位正师级将领被追授陆军上将:赵登禹,1898年出生,山东菏泽人。牺牲时任第29军132师师长,1937年7月28日,在北平殉国,时年39岁。饶国华,1894年出生,四川资阳人。牺牲时任第2军145师师长,1937年11月30日,在安徽广德自杀殉国,时年43岁。,1893年出生,四川省新都县人。牺牲时任第41军122师师长,1938年3月17日,在山东滕县殉国,时年45岁。特别说说王铭章,他率领122师在滕县英勇抗击日军。在经典抗战影片《血战台儿庄》里,王铭章师长是在城墙上非常从容抽了一支烟,然后拔枪自尽。这一幕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但实际上,在日军攻破滕县之后,王铭章师长率残部突围,遭到城墙上日军机枪扫射中弹牺牲,并不是自尽的。
图8: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整个抗战期间,国军一共有二十位正师级将领牺牲,其中三位被追授陆军上将。少将师长追授上将,显然是破格褒奖。一般惯例,追授通常只是升一级,但副军长、正师长追授上将,就不止是升了一级,算得上是破格追授。此外,抗战中还有二十五位副师级和二十八位正旅级将领牺牲,合计牺牲的少将级以上将领超过了200位,当然很遗憾,也没有精确而权威的数据。最后说说共产党领导的武装牺牲的高级将领。八路军牺牲的最高职务将领是左权,1905年出生,]湖南醴陵人。牺牲时任第18集团军(即八路军)副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,1942年5月25日,在山西辽县(今左权县)牺牲,时年37岁。左权的职务是副集团军级,应该是中将,但国民政府只授予了少将军衔。如果追授军衔,也可以追授上将。
图9:第18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是三位副师级将领:胡发坚,1906年出生,江西吉安人。牺牲时任第一支队参谋长,1939年3月,在江苏武进牺牲,时年33岁。罗忠毅,1907年出生,湖北襄阳人。牺牲时任第6师参谋长,1941年11月,在江苏溧阳牺牲,时年34岁。彭雄,1915年出生,江西永新人。牺牲时任第3师参谋长,1943年3月,在江苏连云港牺牲,时年28岁。还有东北抗联,虽然不是正规军,只是民间的义勇军,所以没有国民政府的正式番号,自然也不会有军衔。而且,抗联的部队编制明显浮夸,说是一个军,通常不过只有几千人,甚至有的军只有几百人。所以很难将职务与军衔准确匹配。抗联牺牲的四位高级将领,也可以算是少将级别:杨靖宇,1905年出生,河南省确山县人。牺牲时任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,1940年2月,在吉林濛江牺牲,时年35岁。
图10: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王德泰,1907年出生,奉天省盖平县(今辽宁省营口市博洛铺镇)人。牺牲时任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,1936年11月,在吉林抚松牺牲,时年29岁。魏拯民,1909年出生,山西省屯留县人。牺牲时任南满省委书记、第一路军副司令,1941年3月8日,在吉林桦甸牺牲,时年32岁。赵尚志,1908年出生,辽宁省朝阳县人。牺牲时任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,1942年2月,在黑龙江鹤岗牺牲,时年34岁。在这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,牺牲的高级将领仅仅被追授上将的就有十四人之多,少将以上的就超过200人,可见牺牲之烈。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,谨以本文缅怀所有在抗战中牺牲的先烈。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)
查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