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春已過,天氣漸暖,萬物復蘇。河南省小麥自南向北將陸續進入返青期,又到了春季麥田管理這一小麥產量形成的最關鍵時期。要想取得小麥豐收,就要不誤農時,抓住有利時機,采取及時、科學、有效的技術措施,做好小麥春季管理。春季麥田管理的核心是促進弱苗轉壯和控制壯苗旺長,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和健壯個體,促成大穗多粒,搭好豐收架子,現結合麥播以來的氣象條件、播種特點和當前苗情,提出2023年河南省春季麥田管理技術要點,供參考使用。
一、麥播以來氣候和苗情分析
去年秋季麥播期間降雨充沛、底墑足,麥播質量較高,苗情基礎較好;麥播后熱量充足、積溫高,總體氣象條件利于小麥冬前生長。據越冬前農調顯示,全省一、二類苗占90%以上,苗情苗勢均較常年偏好。但不同地區、不同播期差異大,苗情類型復雜:部分播種早播量大的麥田發生旺長現象,由于冬季降雨較少整地不好、沒有澆越冬水的地塊出現旱情,越冬期幾次大幅度的降溫使旺長和弱苗麥田受到凍害。因此,與往年同期相比,今年河南省小麥苗情不同地區和地塊差異大,對分類科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二、春季麥田管理技術原則
春季麥田管理是鞏固冬前壯苗、促進弱苗轉壯和控制旺苗的關鍵階段,也是構建高質量群體結構、增加分蘗成穗、減少小花退化提高成穗率、結實率和千粒重,奪取小麥豐收的決勝期。根據當前小麥田間苗情狀況和春季氣候可能變化趨勢,2023年河南省春季麥田管理的指導原則是:抓住小麥生長發育關鍵時期,因地因苗施策,分類精細管理,促弱轉壯、控旺轉壯、穩壯健長,構建合理群體,促穗花平衡發育,促兩極分化,搭好豐產架子。
三、春季麥田管理關鍵技術要點
根據今年河南省麥田苗情實際,結合早春氣候變化趨勢和病蟲草害發生危害的特征,2023年河南省小麥春季管理的技術關鍵就是以構建合理群體結構為核心,根據苗情墑情,科學運籌水肥,控旺促弱穩健長,抗旱防凍防病蟲。策略上突出三個字“早”、“細”、“準”,就是要早下手,細分類,精準管。技術上把握三個字“促”、“?!?、“防”,就是要促弱轉壯、促苗早發;穩壯控旺、保穗增粒;防病蟲草害、防低溫凍害。具體技術要點如下:
(一)因地因苗施策,分類精細管理
1、播期適宜長勢正常的麥田,以穩壯健長為主攻目標。墑情適宜、生長正常的一二類苗麥田,不要急于進行澆水追肥,建議水肥管理推至拔節中期進行,每畝澆水35~40 m3+追施尿素10-15公斤,以促進兩極分化和穗花平衡發育,實現大穗多粒的目標。
2、播種偏早、有旺長趨勢的麥田,以控旺轉壯為主要目標。應及時進行深中耕斷根或鎮壓,也可噴施化控劑控旺轉壯,但一定要在拔節前進行完畢,拔節后嚴禁使用鎮壓措施或噴施化控劑,以免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發育;群體過大、長勢偏弱的麥田,在起身期-拔節初期結合澆水(35~40 m3/畝)施尿素10公斤/畝左右,促使苗情由弱轉壯。
3、播種過晚或整地質量不好造成的弱苗麥田,以促苗早發快長為主要目標。對晚播弱苗和因整地不好造成的三類弱苗麥田(越冬群體≤50萬/畝),以早抓早管、促苗早發為主,水肥統籌,可在返青期~起身期每畝追施尿素8-10公斤,缺墑地塊可結合追肥每畝灌水35~40 m3,以提高成穗率、增加穗粒數。
4、整地質量不好沒有澆越冬水墑情不足或受凍麥田,以抗旱防凍保苗為主要目標。在返青期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℃以上時,及時澆水,要小水細澆、避免大水漫灌??稍诜登嗥诮Y合澆水畝追施尿素8公斤左右,并配施適量磷酸二銨,保冬前分蘗成穗,促春生分蘗早發快長,爭取形成較多穗數保產量。
(二)及時監測預報,防病治蟲除草
1、適時進行化學除草。冬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,要在小麥返青~起身期及時進行化學除草。在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6℃以后,選擇晴好天氣于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進行化學除草。要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藥效對路的除草劑,并嚴格按照使用劑量和方法要求進行噴施,保證除草效果的同時避免發生藥害。
2、要以預防為主,防止病蟲為害。返青~拔節期是小麥紋枯病、莖基腐病、條銹病和麥蜘蛛、蚜蟲等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。對紋枯病、莖基腐病選用烯唑醇、戊唑醇、丙環唑、申嗪霉素等藥劑,噴淋麥株莖基部進行預防;對條銹病“發現一點、防治一片”,及時噴灑三唑酮、丙環唑和戊唑醇等高效化學農藥,防治零星病葉和發病中心,壓低菌源量、降低病害流行風險。抽穗期至揚花期重點防治赤霉病,按照“主動出擊、見花打藥”的原則,選用氰烯菌酯、丙硫菌唑、戊唑醇、咪鮮胺、多菌靈、甲級硫菌靈等及以上藥劑的復配制劑,對小麥穗部進行噴霧。噴藥后遇到陰雨天氣,應在5-7天后再噴1次,確保防治效果。
(三)積極應對不良氣候影響,防災減災保苗健長
河南省早春氣溫回升快、起伏大,倒春寒危害極易發生,尤其是拉尼娜事件仍在緩慢發展,將形成持續3年的“三重”拉尼娜現象,對我省2023年春季氣候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,不排除出現春季低溫寒潮天氣的可能,局地旺長和長勢偏弱的小麥遭受春季低溫凍(寒)害的風險依然較高。
因此,特別要注意防范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的倒春寒和晚霜凍害,減少小花敗育、增加每穗粒數。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在寒流來臨前,缺墑地塊及時補充灌水,以改善土壤墑情,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,減小地面溫度變幅,或噴灑抗凍生化調控制劑,預防凍害發生。凍害發生后,要及時采取追肥、澆水、噴施葉面肥、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補救措施,促進受凍麥苗盡快恢復生長,減少凍害損失。
(四)優質小麥分類型科學調控,確保提質豐產增效
種植優質專用小麥的地區,要依據當地氣候、土壤和品種特點,科學調控春季管理。一是強筋小麥要前氮后移,推遲追肥至拔節中后期,重施拔節孕穗肥(氮肥10公斤/畝左右),追肥與澆水同步進行;灌漿期適當控水,后期可噴施葉面肥或生長調節劑補充養分。二是弱筋小麥要早施肥,尤其注意施好返青肥,避免后期追肥。三是對抗寒能力弱的品種,注意及時澆拔節水防止春季凍害;對抗倒能力差的品種,要在返青-起身期進行化學控制;對抗病能力差的品種,要精準施藥,防病保優。
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李向東